美文示范
助力城市更新 改善住宅环境
南宫体育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共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其中,于2023年8月14日挂牌运行,实现“五中心合一”的祁连县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不仅实现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目标,更做到了设施达标、资源整合、运行统一、制度完善、规范管理。
“‘一厅’即一站式无差别受理接待大厅;‘三区’即公共法律服务区、心理服务区、多元调解区;‘五室’即办公室、领导接访室、会商研判室、共享调解室、心理辅导室;‘七岗’即综合受理岗、人民调解岗、信访接待岗、法律援助岗、检察服务岗、诉讼服务岗、轮驻(随驻)部门岗。”祁连县司法局局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存新介绍,“祁连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内每处区域都有清晰的指示牌,让群众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为了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目标,实现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100%规范化建设,祁连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定期“坐班制”和中心人员“实名制、责任制、备案制”要求,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度、归口办理制度、协调督办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情况报道制度、应急联动制度、联合接访制度、台账资料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10项制度,并制定中心“一站式”服务流程指引,做到制度上墙,全力保障祁连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运行。
“目前,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7名业务骨干常驻中心开展工作,11个轮驻部门按照一人一天的方式轮驻中心,12个部门以‘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的形式随驻中心,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零距离衔接,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马存新向记者介绍道。
经了解,李女士与陈某某由于性格问题就一些小问题经常发生矛盾,但夫妻二人仍有感情。得知该情况后,法律援助窗口的工作人员联系了人民调解员李芝雯。李芝雯当即将李女士和陈某某邀请到共享调解室进行背对背调解,从法律法规、夫妻关系等方面进行劝说,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最终夫妻二人和好如初。在后续的一次回访中,李芝雯与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相关干事向二人普及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是处理上访、调处矛盾、解决“急难险”的前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置防线。接待法律咨询145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5份,受理人民调解案件54件,办理法律援助75件……一项项数据的背后,是祁连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的有力证明,是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祁连样板”的无限动力。
南宫体育
上世纪末,干警众筹救助金;2004年,绵竹市法院建立司法救助基金;2023年,司法救助工作纳入绵竹市经济工作要点,绵竹市法院与九家单位协力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的多元化救助格局……40年来,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法院始终紧紧围绕群众所切,率先在执行中探索了司法救助制度,帮助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渡过难关,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彰显了司法的温度。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类似的执行不能案件发生后,干警们大多自掏腰包帮助当事人渡过难关。”时任绵竹市法院执行局局长宋辉说,类似的执行不能案件集中在两类情况,一是被执行人在服刑且名下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二是因交通事故案件造成申请执行人极度困难,急需就医或家中孩子需要接受教育,但被执行人也因各种原因无法支付赔偿款项,导致申请执行人生活陷入困境。
彼时迈入21世纪,最高人民法院以诉讼费用为出发点,开始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积极开展救助。例如,200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从司法救助的概念、申请人的范围、申请程序、审查程序等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作了初步系统的规定。“此时的司法救助仅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诉讼费用缓、减、免,救助对象和救助事项范围都还很狭窄。”宋辉介绍道,基于此背景,绵竹市法院拓展思路,率先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给予一定帮助。
在加大救助力度的同时,绵竹市法院善于总结、不断归纳,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救助制度。2010年11月,绵竹市法院修订了试行办法,印发了《绵竹市人民法院司法救助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司法救助金的使用原则、救助对象与条件,并对资金管理与审批程序进行了完善。2017年,绵竹市法院成立了司法救助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相关案件,促进司法救助的专业化。
为全力保障职工权益,绵竹市法院多次组织召开职工、优先权人见面会,听取各方诉求,释法明理,取得各方理解支持。最终,优先权人将应受偿款项中的30余万元,管理人放弃报酬11万余元,绵竹市委政法委协调拨付司法救助专项资金15万元,社会力量捐赠救助金7万元,共计63万余元用于保障破产费用和职工债权,残疾人职工受偿比例从27%提高至42%,非残疾人职工受偿比例提高至34.5%。2023年11月29日,绵竹市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至此该案圆满审结。
据了解,这是绵竹市法院首次针对破产案件开展的司法救助南宫体育,也是首次在司法救助中接受社会捐赠。“对困难群众予以救助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绵竹市法院时任副院长、现任德阳中院研究室主任李玉兰介绍,近年来,绵竹市法院探索建立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的多元化救助格局,构建“司法救助+”共助模式。例如,从司法救助金的构成来说,绵竹市法院形成了“财政拨付为主,临时注入为辅,社会筹措参与”的经费保障体系。
2023年,绵竹市法院联合民政、教育、残联等9家单位,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明确对救助对象给予司法救助后,认为可能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将调查核实情况移送同级相关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同时,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在办理社会救助时南宫体育,认为救助申请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告知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或直接移送线索。“实施办法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的多元化救助格局。”李玉兰说道。
2023年10月,绵竹市法院按照惯例,对一起司法救助案件进行回访。救助案件承办法官来到救助人李某某家里,在了解救助金使用情况的同时南宫体育,询问并关心了李某某身体情况和孙子的学习情况。李某某已到古稀之年,儿子因遭遇交通事故身亡,生活随之陷入困境。“感谢法院、感谢法官,感谢你们还惦记着我们的事,感谢党的好政策……”回访中,李某某激动地说道。
今年是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正式建立10周年,亦是绵竹市法院探索司法救助的第20年。新时代新征程,绵竹市法院作为“司法救助基金”的先行者,将继续发扬首创精神,坚持司法救助“生存保障”的办案目的,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深化司法救助工作,彰显人文关怀南宫体育,为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提供充分且高质量的司法保护,铸就坚不可摧的公民权利保护屏障。